手机看新闻
[摘要] 作为广州第三大标志性购物 中华广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备受业界关注。本周,海印股份以每年至少1.32亿元的价格长租中华广场14年的消息得以证实。近日,中华广场创立者昌盛中国董事局主席邹锡昌和海印股份的“掌舵者”邵建明,两位广州商界的传奇人物共同约见羊城众媒体,详述中华广场经营权此番易手的前前后后。
作为继正佳广场、天河城广场之后,广州第三大标志性购物 ———中华广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备受业界关注。本周,海印股份以每年至少1.32亿元的价格长租中华广场14年的消息得以证实。近日,中华广场创立者———昌盛中国董事局主席邹锡昌和海印股份的“掌舵者”邵建明,两位广州商界的传奇人物共同约见羊城众媒体,详述中华广场经营权此番易手的前前后后。
中华广场
邹锡昌称“慎与外资投行合作”
“我不后悔上市,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上市是一个融资渠道。”谈起上市失败的教训,邹锡昌摇头叹息,“只是上市过程中,我算 不走运的一个人。2008年1月,全 有11家企业准备上市,我是香港上市的4家企业之一,结果,金融危机一来,11家全部上不了市,损失惨重。”
邹锡昌将上市的失败,归结于两笔巨债。
“致命的一笔是为了2007年11月19日广东中山市中山广场35万平方米一、二期项目欠下的。上不了市重要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时,由于竞争对手拍卖叫价很高,为了赌气,昌盛中国以高于成本价很多的价格(8亿多)拿下这块自己前期投入4亿多资金的土地。
由于公司实力不足,他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到香港与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签订了用以结清土地使用权的贷款协议(本金为6.48亿港元,年利率13%),从此“错失上市的良机”。
另一笔债务是2006年12月18日,为筹备上市,昌盛中国与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签署向创投基金发行2500万美元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为7%。若上市失败,该项可转债的利息便按每年28%计算。“这也是我此番上市失败的另一个教训,不要轻易接受外资投行的资金,他们的条件 苛刻,一定要充分考虑接受后的风险。”邹锡昌坦言,以后不会再和外资投行合作,对于上市也是“一朝被蛇咬”。
经历了这些风雨,邹锡昌的心态反而更放开了。在折价转让中山土地后,他已经在今年5月底将欠债全部还清。“如今,我只想集中精力做我擅长的开发项目,我在广州还有一个6万平方米的商业项目,在太原、武汉和天津的地产项目也将相继启动。中华广场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我想给更专业、对市场更敏锐的公司去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