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

主题:武大郎不是业主,住的房子是典当来的

发表于2013-11-06

《新水浒》热播时,潘石屹发过一条微博,说宋朝是个美好的时代,像武大郎那种低级小贩,连个铺面都没有,只靠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炊饼,就能拥有自己的房子,而且还是两层的楼房。
老潘羡慕错了对象,武大郎并没有房子,他在清河县紫石街赁房居住。什么是赁房?就是租房嘛!
《金瓶梅》把武大郎的居住情形交代得比《水浒传》更清楚,原文写道:“(武大郎)寻了紫石街西王皇亲房子,赁内外两间居住。”可见武大郎不但是租房,而且只租了两间。当然,后来他改善了居住条件,“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两层四间房屋居住。”鸟枪换炮,两间变两层了,但我们必须要清楚,那“两层四间房屋”可不是武大郎买的房子,而是他典来的。
典房跟买房绝对不一样。打个比方说,张三有余房,正等钱用,李四有余钱,正等房住,两人一商量,张三把房借给李四,李四把钱借给张三,过一段时间,张三手头宽裕了,再把钱还给李四,同时李四也把房还给张三,这个交易过程就是典房。
武大就好比那李四,典房给他的那位——我们假设他叫小明——就好比张三。小明会跟武大签一合同,上写典主姓名、钱主姓名、典房几间、典价几何、出典日期和回赎日期。所谓“典主”就是小明,所谓“钱主”就是武大。这些词儿在今天很新鲜,但过去曾被广泛使用,宋元明清四朝不管哪位说起“典主”、“钱主”来,就像我们说“按揭”、“公摊”一样自然。
从经济上说,典房比租房要划算得多。所以从唐朝到民国,典房一直在房地产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帮亿万无房户解决了居住问题,同时也帮急需流动资金的业主们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典房也有一个坏处:需要的押金太多,对穷人来说门槛太高。譬如武大郎租房的时候,潘金莲建议他典房,武大郎就苦着脸说没钱。潘金莲恼了:“呸!浊才料,你是个男子汉,倒摆布不开,常教老娘受气。没有银子,把我的钗梳凑办了去,有何难处!”最后她卖了首饰,才凑够典房款。 

发表于2013-11-06

典房跟现在的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一样的概念吧

发表于2013-11-06

居然还可以扯到武大郎

发表于2013-11-06

中国土地一直以来就不是老百姓的

发表于2013-11-06

譬如武大郎租房的时候,潘金莲建议他典房,武大郎就苦着脸说没钱。潘金莲恼了:“呸!浊才料,你是个男子汉,倒摆布不开,常教老娘受气。没有银子,把我的钗梳凑办了去,有何难处!”最后她卖了首饰,才凑够典房款。

发表于2013-11-06

楼主太有才了

发表于2013-11-06

呵呵,还不错

发表于2013-11-06

涨姿势了。。。。不错

发表于2013-11-06

一下子潘石屹也显示了他无知的一面

发表于2013-11-06

没看水浒传

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